愿互联网精神在此永存

中国博客二十年

博客,仅音译,英文名为Blogger,为Web Log的混成词。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;又音译为部落格或部落阁等,是使用特定的软件,在网络上出版、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,或者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、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。它是一种网络交流方式,是网络时代的个人“读者文摘”,它代表着新的生活、工作和学习方式。

博客存在的方式,一般分为三种类型:一是托管博客,无须自己注册域名、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,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,是最“多快好省”的方式。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,有自己的域名、空间和页面风格,需要一定的条件。三是附属博客,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(如一个栏目、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)。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,甚至可以兼得,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。————《博客的由来及发展史》作者:个人图书馆@非草

国内互联网也曾盛行博客文化。千禧年,Blog这个新兴事物进入了中国互联网,但是彼时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不看好这个新兴概念。2002年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提出“博客”概念,也建立了博客网;同年博客中国网站成立,但此时其他互联网公司选择了观望。2003年,一名网名为木子美的女性开始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性爱日记。使用的就是博客这一载体;而其2004年在《遗情书》一文中描述的与一名广州的摇滚乐手的性爱经理,使得“木子美”成了当时一个现象级的热词,尽管木子美曾迫于压力一度关闭自己的日记,但重新开放后也吸引了大量网民的访问,博客这个概念才真正地为大众所熟知。

互联网公司此时也嗅到了商机,纷纷开辟了博客业务。2005年,新浪和搜狐陆续开辟了博客业务,鼓励其用户在自己的博客中分享自己的想法。许多名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热点,比如韩寒就开始在新浪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页面,也发表了许多文章。这些文章除了少数被存档,绝大多数已经随着新浪关闭博客业务失落了,不过这些都是后话。

一个新兴的热点概念,自然会产生新的商机。2004年7月,网络刊物《博客周刊》出现;9月、10月陆续出现了教师博客和学生博客;11月,网上杂志《博客科技周刊》、《博客新知周刊》、《博客生活周刊》创建。2005年3月,博客中国在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上,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;4月,博客网用“电台博客”(后来被称为播客)这个创新颠覆了人们读博客的方式……
2024-02-01T16:28:54.png
这一系列商业行动,无不说明“博客”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深入了这些初代中国互联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2005年,中国的博客用户规模已经由最开始的几十上百人,增长到了1600万,已经由“小众”走向了“大众”,成为了草根人群在互联网上的生活方式;同年,QQ推出了博客服务Qzone;新浪和搜狐分别推出博客公测版,新浪博客打造名人效应,引入各路名人入驻。至此,互联网的博客之风全面兴起。2006年,有观点认为,“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”“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,博客将超越E-mail、BBS、ICQ(IM),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”。

(未完待续)

添加新评论